统战动态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精进履职笃行担当 | 民建天津市委会赴天津大学开展专题调研
2025-09-30
(供稿人 范秋筠,张小涛)9 月 4 日,中国民主建国会(以下简称 “民建”)天津市委会直属天津大学支部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办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精进履职笃行担当” 专题调研活动。民建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荃、原副主委杨蔚东,市委会常委、河西区委会主委关静,市委会研究室主任宫建平,市委会直属工委办公室主任张紫云等一行实地走访;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俊艳、副部长刘涛,民建天津大学支部主委刘静、原主委杨宝臣等陪同调研。
调研伊始,市委会一行首先走进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详细听取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情况。据介绍,该平台通过整合科研资源,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攻关提供硬件支撑,同时直接服务于地方产业升级,成为 “科研 - 产业” 联动的重要纽带。
随后,一行人员前往医学院 “兴医之路” 主题教育馆。民建天津大学支部副主委、医学院副院长范秋筠以 “医工结合与生命健康创新” 为核心,系统介绍了天津大学在脑机接口、人工耳蜗康复评估等领域的前沿成果。这些新质生产力相关技术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场景,更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牵引器”。
实地调研后,主题座谈会召开,与会人员围绕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民主党派履职效能提升” 展开深入交流。
民建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荃表示,当前培育新质生产力需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一方面要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创新需求深度对接,打通 “技术 - 产品 - 市场” 转化链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建经济界别优势,组织会员围绕产业升级、技术攻关开展专题调研,为参政议政注入 “科技动能”,助力政策精准落地。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俊艳表示,学校将持续完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支持机制:一是强化 “协同联动”,推动党外人才参与院级单位的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实现 “人才 - 科研 - 服务” 一体化发展;二是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依托高校技术平台为天津市 “十项行动” 方案提供智力支撑,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建天津市委会原副主委杨蔚东回顾了民主党派在抗战时期、建国初期的历史贡献。他表示,新时代民主党派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要增强对制度的自信、对自身历史传统的认同,也要主动扛起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为国家发展大局建言献策。
支部原主委、经管学部副主任杨宝臣围绕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他表示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接,优化制度供给和政策协同。支部副主委刘钢围绕“资政建言走好最后一公里”话题分享体会,认为提升治理效能、优化服务机制是释放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企业会员代表、罗根科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曲丹丹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实践,并就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服务国家战略,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民建天津大学支部主委刘静作总结发言。她表示,支部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凝聚会员共识、汇聚智慧:一是在科研创新上搭建 “校企对接平台”,推动会员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联动院级单位开展 “新质生产力专题培训”,提升会员科技素养;三是在社会服务上围绕天津发展战略开展专项履职建言工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服务天津现代化建设贡献民建力量。
与会成员一致表示,将紧抓 “十五五” 规划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一方面围绕天津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开展更精准、更深入的调研,提升建言献策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以务实作风投身实践,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履职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