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动态
天津大学开展第一期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和青年学者“领航班”教育实践活动
2017-12-07
本站讯(通讯员 卞金涛 摄影 唐蒙)11月12日-18日,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舒歌群,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杜青先后带队的天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实践交流团赴青海、甘肃两省开展为期七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对口支援高校访学、定点扶贫地区考察等多项实践环节。 这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天津大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切实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论述新举措。本次实践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发展、干部培养、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多项工作。由天津大学第一期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和第一期青年学者“领航班”部分学员组成,其成员来自化工、精仪学院等九个学院,均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在红色教育方面,实践团先后赴青海省海晏县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接受红色教育。通过参观近千件文字版面和实物资料、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团队成员切身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在 “两弹一星”事业奋斗中培育和发扬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民族精神;体会到了红军长征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了解到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是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参观后的青年教师们感慨万分,大家纷纷表示,生活在新中国新时代没有理由不努力不奋发,伟大的科研和革命精神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吃苦耐劳,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坚持做好科研教学本职工作。
在对口支援方面,实践团队先后走进两所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高校青海民族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以学术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与两所高校师生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充分展示了天津大学的风采,也深入学习了青海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两校结合区域特色发展相关学科的经验和成果,增进了天津大学与两所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沟通,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术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间,舒歌群为兰州交通大学师生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专题报告,从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的意义、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宣讲,并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实际,深入浅出地对高校的发展目标、创新定位和工程类人才培养方向做了深入阐述。
在定点扶贫方面,学校党委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论述新举措,进一步坚定了把加强定点扶贫工作作为自身政治担当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学校进一步创新扶贫形式,将扶贫工作与师资培养工作紧密结合,此次骨干教师实践活动就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服务定点扶贫地区发展需求的重要措施之一。
实践活动期间,学校与宕昌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定点扶贫帮扶资金使用计划的协议》、《共建高端教育培训基地协议》和《共建青年教师实践基地协议》,将学校结余党费60万元用于支持宕昌县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并设立了30万元的教育培训帮扶资金。通过共建高端教育培训基地和青年教师实践基地,搭建了“人才扶贫”的新平台,进一步拓展了对宕昌县人才智力帮扶的深度和广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学炎教授在学习实践中结合自身的科研兴趣和专长,确定了在官鹅沟开展地表元素循环和环境质量演变方面的初步研究意向,力争为打造宕昌生态旅游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舒歌群带领团队成员来到宕昌县城关一小慰问天大支教学生,并赴新城子藏族乡岳藏甫村参观天津大学党费帮扶资金使用项目——民宿客栈扶贫项目。
据悉,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从本年度开始,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统战部联合设立“天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主要面向学校具有“四青”称号的青年学术骨干教师,以校本培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校本培训主要涉及思政教育、发展理念、健康管理等内容,形式以专题报告和网络课程为主;校外实践以参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以及对口扶贫地区红色教育资源。同时,学校组织部设立“天津大学青年学者领航班”, 努力探索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系统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双向融合整体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以专题学习、读书交流、校外实践等形式开展。
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青年学者“领航班”实践活动是学校围绕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的精品学习交流平台,是中青年教师研修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在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和定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社会服务和示范引领作用。
(编辑 黄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