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动态
中国政协网: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回应习近平"西部强则中国强"
2014-09-24
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摘要】
昨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天,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针对教育领域改革中教师队伍建设、中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话题,中国网政协频道记者电话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刘建平委员认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对中西部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对教师提出的四点要求,同时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用制度化解“实习难”,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资料图)
“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中西部地区人才培养首先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保障
政协频道:高考改革方案刚刚公布,你认为这对于中西部地区人才的选拔培养有哪些意义?
刘建平: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运行、人才培养一定要和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教育领域实行综合性改革,并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目前各项改革举措在有条不紊的落实和进行,包括前几日刚刚通过的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了“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同时对考试形式和内容、招生录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家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别是重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的体现,对中西部地区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意义重大。
政协频道:今天是第三十个教师节,你认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建平: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中提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要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于广大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要求,也是整体性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特别提到,要重视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中西部强则中国强。”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2010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教师进行大规模系统培训,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举措,也需要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继续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进。
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用制度化解“实习难”
政协频道:你在教育领域从业多年,同时作为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你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方面亟待完善?
刘建平: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篇《关于解决工科大学生“校外实习难”问题的提案》,关注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解决“校外实习难”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是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据对全国近20个省市近千个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近80%的回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薄弱之处主要体现在校外实习环节”,“校外实习难”是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尤其是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老大难”问题。
政协频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实习难”?
刘建平: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原因可能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大学生实习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意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和企业(用人单位)共同来完成。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实习只是高等院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情,而非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企业只是被动的接收毕业生“成品”,没有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生产过程”,致使实习工作变成了教育部门的“独角戏”。
其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目前,尽管个别省市已经出台了有关大学生实习的地方条例,但大多数省市或国家层面仍然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鼓励企业支持大学生实习活动,难以保障大学生切实享有实习的权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9%的回答者认为影响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缺乏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
第三,缺乏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我国既没有用于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专项资金,也没有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查结果显示,87.2%的回答者认为,“缺乏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激励政策”是影响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另一关键因素。此外,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生产安全、技术保密等问题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政协频道:对此,你有哪些具体建议?
刘建平:以上几方面问题是综合原因导致的,要解决掉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强化舆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建议将接收大学生实习列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内容,面向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国家和地方各级别的荣誉体系。设立由社会保障、工商、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搭建的大学生实习服务机构,免费向大学生提供实习政策咨询、实习供求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实习救济;建设“中国大学生实习信息网”,为大学生实习搭建公共平台。
其次,制定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实习法》或《大学生实习条例》,保障大学生实习权。通过专门立法,进一步明确政府、高等院校、企业、学生在实习方面的责任、权利、义务、奖惩机制等,培养“大学生实习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意识。
第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一是制定和完善专门的税收优惠办法。二是借鉴法国、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家教育财政支出中设立“大学生实习补贴专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分担企业成本。三是将高校大学生实习纳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所发生的费用允许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按照财政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进行管理。
第四,设立高校大学生实习保险险种。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中职学校为实习期间的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效果显著,建议扩展该险种的适用范围,使其适用于高校大学生实习,将高校大学生人身伤害赔偿和企业经济损失赔偿纳入保险赔偿范围。
中国政协网: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4-09/10/content_33475648.htm
(编辑 黄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