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动态
【委员提案】张凤宝:关于加强礼仪及行为规范教育从孩子抓起的建议
2016-03-09
本站讯 今日之中国,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已以倔起大国之态展现于世界舞台。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我国与国外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日益增多,世人对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的期望值也随之抬高;国内民众之间相互交往不注重礼仪和行为规范,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和不和谐。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较为完整的行为规范体系。礼节想要真正内化成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幼年培养。所以,加强礼仪及行为规范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幼儿园抓起。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自3岁起)。加大国家对幼教工作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幼儿园师资力量,提高幼儿园老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2.细化幼儿行为规范要求。组织国内幼儿教育专家结合国际通用的礼仪规范,制定相对可行的可量化的规范纲要,例如:个人卫生的要求,包括仪表、服饰及清洁洗漱要求;个人行为要求,包括站姿、坐姿要求。
对师长的礼仪要求包括见面的行礼、称谓、语言的应用、礼让的规范
同学、兄弟、姐妹之间的礼仪要求:交往中的谦让、帮助他人及互助的责任、弱小者的扶助义务、致谢、请求的规范用语。
3.公共秩序的自觉遵守和维护。遵守交通规范,不闯红绿灯;养成排队的习惯;培养安静等待的习惯。
4.树立自我保护理念。深化自救和自我防护的常识,包括防震、防火、防暴的具体培训步骤。
5.普及垃圾的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将不同年龄规范行为的考核计入幼儿园考核标准,必要时,可以引进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外教育人才,以加速推进行为规范的普及进程。
一个国家仅有物质的丰富不并能带来他人的尊重,只有高素质的国民和高度文明的社会环境才真正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行为礼仪是衡量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润滑剂。它小可以避免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口角和摩擦,大可以消除许多恶性事件于未萌芽,对于和谐社会,善莫大焉!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期,抓住幼儿园教育,衔接小学和中学教育,从源头开始,对逐渐改善整体社会风气,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编辑 黄欣)
